早餐有点特色,吃的是沙滩上大排档,北风呼呼的吹,大家围坐成一圈,笑声不断,噻话连篇,稀饭一碗,包子烧麦鸡蛋,一人一个,没有牛奶,昨天去超市买了牛奶,我出门前就喝了一盒。
芬芬给大家㸓稀饭,桌子上摆了三个小碟,小鱼干、榨菜和萝卜干,生怕给自己舀少了,一个二个坐得好规矩,朱哥好专注,眼儿珠珠都掉到锅头切了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旁边就是大海,刚吃了饭,美女些立即跑到沙滩上去疯了,一见到大海,飞打飞跳,姓啥子都不晓得了。这时,那边导游喊上车了,她猛起往前跑,踩了一脚的沙沙。
上午是去海上钓鱼,体验渔民生活,我们乘车来到了渔场,过桥上码头,十多个人登上渔民的小渔船,这是一艘机动木船,渔民小伙子载着我们,呯呯呯的来到下网的地方,开始了他的操作。
他先是提起一个泡膜浮漂,顺手拉起来一个网笼,这是一种用死鱼肉作诱饵,诱捕海蟹进笼,进去后就跑不脱了。他把笼里安到的海蟹倒进桶里,再换上新的诱饵,把二节死鱼肉装进饵筒,就这样一共捞起了10个网笼,收获了10多只海蟹,没有大海蟹。然后再把诱笼放进海里,小何见状上去帮忙放网笼,把剩下的网笼全部放进了海里。
渔船把我们送到了海上一个浮台旁,这是一个人工搭建平台,专供游人上来游玩,.我们登了上去,可以在上面钓鱼、喝茶、坐吊床。
女同学自然忘不了拍美照,她们早就准备好了漂亮的衣服裙子,几个男同学囚皮寡脸,估倒拱起切蹭热点,张队长和官同学笑得好灿烂,邱同学又在说噻话,还比了一个手势。吔~!中宝子和毛同学去拿了一钓鱼杆,在那边钓鱼,如果钓起了鱼,可以为你加工,吃一顿海鲜。
十点,最后一个节目,品尝渔民现捞的海鲜,他们端上了生蚝、海蟹和煮红苕,大家一哄而上,围到餐桌吃起了海鲜,啃起了耙红苕。我从来不吃生蚝,也拿了一个剥了起来,紧到都剥不开,后经人指点才剥开,滴点儿大一砣肉,味道有点鲜,他们要蘸酱油吃,我.就吃本味,好吃!接着又嚼了几个海蟹,味道好鲜,没有搁麻辣调料,本味吃起更香。成都人天生就好吃,你看几爷子享受美食的板像。
吃完后又坐渔船回到码头上,中午就吃码头上的水上餐馆吃的海鲜大餐,老板用一个大簸簸把菜耿抬上桌,
钟姐望菜惊叹,好大一桌菜,全都是海鲜,唯一的一个素菜是空心菜。
几个喝酒的坐在一桌,汤姐和李姐,一人端一杯,巾帼不让须眉,把邱哥他们几个大爷都夯倒了,张队长和欧哥几个海量,今天都梭边边了。
刚才在海上是品尝,这阵啖的是大餐,吃得大家呼儿嗨哟,一醉方休。这就是餐馆的女老板,为我们烹饪出满桌海鲜,谢谢你!
下午,我们来到了南门湾,这里一边是海,一边是街,一条弯弯的步行街,街上有很多小商店,经营酒吧烤肉小商品,我和中宝子去转了转,一人捧一个椰子,悠悠哉哉,边走边喝。
精明的酒吧老板,在一米宽的防波堤上小桌椅,小青年坐在上面,观海,看浪,喝酒,直播。
这里看海浪,一浪高过一浪,后浪追过前浪,前浪拍死在沙滩上,海浪如此,人生亦如此,世界属于年轻人,我们要服老。
电影《左耳》在这里拍摄,还记得这个巷口吗?这对美女帅哥还在这里回味,重复电影里的故事。
一条小巷,一线天,润润的石阶,有没有你留下的脚迹?
[图片]
金碧辉煌的道观,香烟袅袅,道友一二,正在诵经。
土地菩萨,随处可见,这对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,俩夫妻好恩爱,海边的人喜欢拜神,因为台风太多,缺乏安全感。
没有坐车,徒步走到了湾湾尾巴上南屿,二股海流在这儿交汇,所以又叫双面海,海里有一个双面岛,涨潮时是一座离岛,下午退潮时又与大陆相连,人们趁退潮的片刻,跑到岛子上切耍一盘,岛上有一座小庙,还有一个航标灯塔。今天风浪太大,没有遇到退潮,上不了岛,我们只有报憾而归。
旁边有一座旧楼,怪眉怪眼,没有窗户,只有一些小小的出气口,仔细一看,好像是枪口,楼上的标语依稀可见,保卫祖国,原来是一座雕堡楼,这里距离台湾太近,是当年的海防前线的防御工事。
接着又去马銮湾踩了哈沙滩,我们在这里拍了集体照,几个年轻人也来凑热闹,伙到我们照相,他们站到后排笑呵了。
晚饭是在彩蝶湾吃的烤肉,也就是我们早上吃早餐的地方,在露天沙滩上摆起桌子,大家围起一桌,哪晓得海风太大,烤炉的火焰被吹偏了,整到锅里另一边的肉紧到烤不熟,好容易烤肉吃安逸了,但是风吹起好冷哦!脑壳都吹痛了。
晚上回酒店后,又约起小李和官哥去散步,刚才官哥吃烤肉时,酒喝得有点多,我们两个就听他摆龙门阵,感叹人生,不可预见,迎着呼呼的海风,慢慢的往前走。
Copyright 2015-2023 印度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