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看点:心理科普:太在乎一定容易焦虑!

发布时间:2023-05-17 18:21:45 来源: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

今天,有一个粉丝问我: 太焦虑的人是不是因为太在乎,或者说焦虑是在乎引起的?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,我来分析一下。

我们思考一下: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很在乎一个问题,这里一定涉及到价值判断和意义判断。你在乎的问题,一定是你看来重要的问题,和你的关系很直接的问题。

比如,嫦娥和吴刚闹离婚,因为吴刚有了奸情。你知道了以后,你会焦虑吗?不会,因为嫦娥和吴刚跟你没关系。


(资料图)

但是你的女儿和你女婿闹离婚,你就焦虑了:我女儿离婚了以后怎么办?如果她不再嫁的话,她就独身,如果她再嫁的话,她再离婚怎么办?

这里边有意义和价值判断的,如果你把一切事情都淡化,你不把它看得太浓、看得太重,而是看淡、看轻,那就是:女儿离婚,是她的事情,跟我没关系。

我记得加拿大的总督,她是一个华人女性,是英国女王亲自任命的。我看过一位记者对她的采访,她两个女儿都离婚了,但是对她的情绪没任何影响。那位记者就问她:“你教育有方,你和你老公都是非常有修养、有学问的人,那为什么你的两个女儿都离婚了?”你猜这个总督怎么回答的?她说: “女儿是我养的,女婿不是我养的。 ”

女儿是我养的,女婿不是我养的,就完了,所以她不在乎。

太在乎一定就会太多想,太多想你头脑就盛不下了。人的精神世界有一个规律: “它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,不能承载负面的东西,不能承载无序的东西。 ”请大家把这3句话记住,以后你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焦虑和抑郁了。

第一,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承受太多的东西,太多的东西你就承受不了了。

举个例子:你的车是5座车,你坐8个人,行不行?你超载了!你这个车载重量是10吨,你装20吨行不行?那不行,超载了!

人的大脑不能承载太多东西,哪怕是好东西都不能承载太多,它有个容量的,它有个容纳度的,承载过多你就焦虑了,或者抑郁了。

孩子们学习作业量太大,学习的量太大,孩子们就承受不了了,就焦虑了,抑郁了,有些还自杀了。

第二,头脑里不能承载太多负面的东西,如果负面的东西在你头脑里承载太多,你也要出问题的。 因为负面的东西,会破坏你心灵世界的宁静,负面的东西它会损耗你积极的东西。

举个例子:一箱子橙子一共是30个,20个是坏的,那10个也保不住了,过两天也发霉了。

所以我们要经常对自己的大脑进行清洁,把一些不好的东西拿掉,释放掉,或者把它扫地出门的,任何人的心灵世界里边只要负面的东西在储存太多,放的太多,你就要出问题的。

第三,人的精神世界不能太多存放无序的东西,你必须有一个头绪、有个秩序。 我们说心烦意乱、心乱如麻,就是你没有个头绪了,没有个秩序了。

大脑是井然有序的,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是非常精确的,是有先后顺序的,也是有分类的,分类储存、分类加工的。如果你的头脑无序了,人们常常说的纠结,就是选择困难,其实都是观念和观念在头脑里打架,知识、经验、观念无序地存放在大脑里面,就会形成焦虑。

大家看一下,在现实生活中,你的焦虑是不是这样发生的:压力过大那就是难度太大,量太大。难度一大,量一大你就承受不了了,你就焦虑了。

另外就是发生的负面事情太多了,今天发生了这个困难,明天发生那个问题,你就有可能陷入焦虑和抑郁了。

还有,你缺乏整理你大脑的能力。 整理大脑的能力包含什么?去繁留简,把繁琐的东西去掉,把简单的有价值东西留下来,去伪存真;把假的没有意义的东西拿掉,去恶留善;把这种恶念、败坏的念头都给移除,把善念、好的观念留下来,按照道德和智慧的原则来选择好的观念、好的经验、好的事物,把它留在你的记忆中,留在你的大脑中。

现在很多人欲望太强了,这个也想做,那个也想干,结果让自己的大脑承载过度,就出现焦虑了。

为什么心里简单的人很少焦虑? 因为他欲望少,欲望多必然承载多,欲望少必然承载少,所以焦虑不仅有脑生物学的机制和基础,也是有精神机制的。

有两种人是不容易焦虑的:一种是心地简单善良的人,不大容易有焦虑。还有一种愚钝的人,没有欲望,但是也很愚钝,这种人也没焦虑。因为他就像个雕塑一样,雕塑哪有焦虑?一个木雕,一个石雕,都没有焦虑。

但是我们要解决一个矛盾,我们既要抱有希望地做事情,又要学会调解,使我们的心理世界和我们的追求之间有一个非常发达的调节系统。

我们能不能承受这个压力,我们的目标是不是树立的过高了,我们能不能把很多任务分解,或者干脆叫别人去做去,甚至放弃它?

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个调节机能,大脑本身是一个自组织系统,它有非常强的调节功能,它内部就有很好的一个能量的分配和组合的功能的。但是人如果胡来的话,就把大脑这种原有的功能给破坏和改变了,那就受到惩罚了。

焦虑的人现在越来越多,我估计10个人里边最少5个人是焦虑的,但不一定是焦虑症,就是没有处理好欲望问题,没有处理好秩序问题,没有处理好如何在大脑中对信息,对我们所面对的事物进行遴选和优化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作者简介

王国荣,心理学家,独立学者,作家,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、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。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,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,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。

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,其中《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》被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,《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》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,《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》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,《与抑郁症握手言和》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非洲创新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