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种幸福叫“网格员”的付出——沙坪坝区“党建扎桩·治理结网”工作侧记(三)|全球头条

发布时间:2023-05-22 18:25:02 来源: 沙坪坝微政务

在开展“党建扎桩·治理结网”工作中,沙坪坝区除了以创新的思维构建合理、有序、智能、高效的治理体系外,还通过打造新时代“红岩先锋”变革型组织,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开展诸多具有“人情味”的服务。走进群众、贴近群众、服务群众,每一个社区的“网格员”在连点成线,织牢基层治理“一张网”中发挥着自己在其位、谋其事的重要作用。用“趾头”丈量网格、用“指尖”记录民生,即使面对网格中的“纷繁琐碎”,也能不灭热情地“一心一意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01

廖智贤和她的社区“情报站”

在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的美丽阳光家园社区,这里30余栋公租房,让社区成为了一座微型的“城”。

“城”里的事很多,天南地北的口音也很多,生活习惯、人文风俗也各有不同。正是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,做好社区工作,考验的是在包容、理解下的一种沟通协调能力。

廖智贤是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第9网格的一名“网格员”,在她的网格“朋友圈”里,有小张、小王、小李等“小年轻”,也有陈婆婆、王大爷、罗大姐这样的“忘年交”。

走进“网格”的廖智贤,可以说是走一路聊一路,逢人见面打招呼、过上过下帮一把,在群众间“混”得相当熟。而在自己刚成为社区“网格员”的时候,她说自己曾是居民熟悉的“陌生人”。

“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居民不会找你说事情,即使是自己主动找,居民也是爱搭不理。”廖智贤回忆说,公租房里的居民诉求各有不同,也有本地人和本地人的矛盾、外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、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。自己刚进由社区干部下沉为网格员,既不熟事、也不熟路,也没和居民建立一种信任感,很容易被忽视。

为了能让小区居民记住自己,廖智贤的做法便是有事没事就到居民中间“凑热闹”。廖智贤说,公租房小区里也会有群众自发组建的一些有着共同爱好、共同习惯甚至爱聊“逸闻趣事”的“小圈子”。

抓住这样的“突破口”,廖智贤就把自己当作群众,认不认识自己不重要,自己先在边上听,慢慢和居民建立情感认同后,再开口参与。

“聊天多简单嘛,顺着他们的话题来就好。”就这样,一回生二回熟,廖智贤在小区多个“小团体”里有了话语权,还得到了不少有用“情报”。

“通过聊天,能精准收集群众的诉求,而这种诉求不是一个人,可以是一类人。”廖智贤说,如果一个诉求的表达在居民“小圈子”里不能达成共识,就说明不具有共性,一对一解决即可。只要形成共性话题,那么这个诉求就需要思考推敲。

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,廖智贤先后与社区一道,帮助解决了小区群众在养老、便民、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诉求。同时,也及时主动介入,调解了不少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。一座“城”里的琐事,廖智贤从聊天中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。而居民看到自己一项项诉求得到解决,也对廖智贤有了认可。

今年春节刚结束不久,廖智贤又走进小区和居民摆“龙门阵”。在聊天中,她得知小区里很多年轻人找工作四处碰壁,心生想法。

为帮助解决就业难题,廖智贤这一次聊完天,出了小区就往旁边的工业园区跑,一家挨着一家搜集企业用工需求。没过多久,廖智贤通过整理,便在小区的党群服务站——“红岩小屋”内张贴企业用工信息,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了解。“我就是通过廖姐发布的用工信息找到了工作。”居民刘世娟告诉记者,因为要照顾小孩,之前找的工作都离家太远,通过廖智贤的帮忙,现在出门十来分钟就到工作的地方,既方便还能照顾家庭,是自己“理想”的生活状态。

走进群众,廖智贤把三五成群在社区聊天的居民当作自己的“情报站”,让很多还在“萌芽”状态的诉求得到了及时解决。于是,小区居民还送给廖智贤一个谐音外号“小知先”,因为什么事情廖智贤总能先了解、先解决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遇事也更愿意和她聊一聊、说一说,在小区楼栋门口、花园长椅上、马路街边旁,都能成为聊天的“阵地”。

“作为一名‘网格员’,面向的是基层、是群众、是问题的第一现场。”廖智贤表示,在工作的过程中,自己算不上是多么勤劳、多么努力的人,只是自己用对了方法,让很多难办的事情变得好办。

02

从主动融入到充分带动

廖智贤的故事,是沙坪坝在推进“党建扎桩·治理结网”工作中,广大活跃在基层一线“网格员”的代表和缩影。而沙坪坝“网格员”的魅力,除了能融进群众,更多的还能带动群众。

在阳光家园社区,居民程昌碧自学形体模特很多年,但总是一个人在家自娱自乐。一次,她和“网格员”聊天的时候,就表达了想组建一支模特队的意愿。于是,网格员通过发动,很快就给程昌碧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居民,同时还给这支模特队找了一个场地用于日常训练。如今,模特队日趋成熟,不仅走出小区开展文化交流,还成为小区政策理论宣讲的“氛围担当”。而程昌碧还主动报名成为兼职网格员,为小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。

居民严强芬,性格直率,在小区有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,专和小区各种不文明作“斗争”。“小区是个大家庭,需要的是一种文明和谐的氛围。”严强芬说,“网格员”说白了都不在小区里面住,但事事都上心,作为居民更应该管好自己、配合工作。如今,她成为了小区“红岩志愿者”队伍中的“骨干”。

居民唐仕全,写得一手好字,逢年过节,总有居民找他要“墨宝”。在社区“网格员”的带动下,唐仕全成为了社区文化板块的积极分子,社区只要有活动,总有他的身影。为了培养更多书法爱好者,打造书香社区,“网格员”还专门给唐仕全设了一个“工作室”,方便他创作和培训。

在“网格员”的带动下,小区里虽然还会有一些矛盾存在,但很多都能得到及时解决。“网格员”的身份,不再是熟悉的“陌生人”,大家不仅能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,同时,在面对小区公共事务的时候,也能和“网格员”们坐在一起有商有量。不搞“事不关己”、不搞“浑水摸鱼”。

“作为一个公租房聚集的社区,事务多、难管理,但我们的网格员都能在其中通力配合,尽心尽责。”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黎雅红说,选优配强社区“网格员”是深入推进“党建扎桩·治理结网”的关键,一方面要在政治意识上“守正”,也能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“创新”,哪怕是抓住群众身边的一件小事,办好了就是一种获得感。

黎雅红表示,下一步,社区将抓好新时代“红岩先锋”变革型组织建设,在深化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上,深化各项服务,强化智慧化赋能,充分发挥社区“网格员”熟人熟事、熟门熟路的优势,让公租房里的群众幸福成色更足。

-END-

总编:罗飞

责编:刘柳

编辑:胡亚亚

记者:张浩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非洲创新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